ISO的发展历程
标准很复杂,但早在文明古国就被广泛使用。人们很容易从古建筑、陶瓷和钱币上证实这一点。中国古代更是如此,第三方认证,或者说合格评定,其实在古代就有应用。只要我们看看中国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和长城,就可以知道当时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必须按照准确的规格提供原材料,而且肯定有人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国家层面的标准化来源于古代历史,而国际层面的标准化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比较年轻。它成立于不到半个世纪前的1947年。然而,世界正在加速发展。ISO的47年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期间出现了很多东西。1947年ISO刚成立时,只有17个成员团体,大部分在欧洲,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他们的标准很容易被国际接受,因为他们的形象、早期工业化和工程产品享誉世界。尽管他们的国家实力很强,但他们的国家标准并不是到处都适用,国际标准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国际标准化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如通用工程术语和尺寸,意味着供应商和他们的客户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从一开始就参与ISO的活动。它们根据自己工业标准的应用影响了国际标准的应用。国际标准的制定极大地方便了产品进入不同国际市场的不同解释,这也是迄今为止许多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原因。除了工业大国,还有日本、前苏联和美国。此外,一些中小工业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以摆脱对某一国家标准的依赖。因为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我们国家对标准没有影响。
对于一些小型经济体来说,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两个好处。
(1)采用国际标准,有利于国内产业在任何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
(2)制定国际标准时,无论行业大小,人人平等(制定国际标准的原则是协商一致,甚至发展中国家也有权对标准的制定发表意见)。这些原则在ISO刚成立时是正确的,今天仍然是正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最近的管理组织改革也旨在使小型经济体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决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使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更加商业化。这是ISO的工业成员。ISO成立时只有17个成员,主要是欧洲国家。现在ISO成员已达100个,覆盖全球。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一些新的国家通过加入ISO来宣示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也有许多ISO成员。他们使用国际标准来比较不同国家出售的产品。国际标准提供技术改造,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此外,国际标准也被进口商用作衡量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的手段,并帮助后者选择适当的技术要求以节约资源。
企业软件通过ISO认证的准备:
最近论坛上有人问软件公司对ISO认证有哪些准备,梳理了去年通过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列举了以下几点:
1.软件测试人员的执照、检验印章、合格证都是必须的。
2.建议任命几个质量管理的核心骨干,接受内审员资格培训,拿几个内审员证。
3.制定不合格品试验小组名单。
4.制定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制度,审核前至少完成一次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
5.建立若干审查制度,包括:合同审查、设计审查、试验大纲审查等。
6.建立软件配置管理系统。每个项目配备一名软件配置管理员。
7.指定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责,并颁发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8.建立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归档流程和管理规范。
9.明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各部门的质量分解目标及其考核方法。
10.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各部门分别编制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管理法规、制度、流程等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
11.至少一份质量手册概要,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和纲领性文件。